保山市办理云南省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投诉问题情况通报(十四)

 人参与 | 时间:2025-04-05 21:05:15

格物之学,虽然物物皆要格,但不能格尽天下所有之物。

还有人研究了二程的圣人观,认为二程所塑造的圣人,既保持着神圣性、至上性,体现纯粹的天理,是做人的最高理想。[26] 李耀先:《周敦颐〈太极图说〉思想初探》,《世界宗教研究》1981年第4期。

保山市办理云南省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投诉问题情况通报(十四)

在这方面,虽然没有展开公开争论,但是存在着不同看法。唐朝的佛教哲学理论家宗密作《原人论》,批判了儒、道天命论和元气论、目的论和自然论,以佛教心性本体论代替了儒家和道家的天人论。王学与陆学并不完全一样。[15] 张岱年:《论宋明理学的基本性质》,《哲学研究》1981年第9期。这个过程以周敦颐的诚论为逻辑起点。

除了对理学有关范畴的研究,有的学者通过对重要理学家的范畴体系的探讨,说明了理学思维特征。更重要的是,还有所以知觉者,这就是性,也就是心之体,即形而上者。每一个哲学范畴包括理,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,也有其历史的暂时性。

虽有阴阳四时的变化,但这种变化不是纯粹自然界的物质变化,而是天的有目的有意志的活动。这说明王充坚持用自然界的本来面目解释自然界,把自然界和人作了区分,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。[22]《春秋繁露·十指》。在这里,理和礼义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,在于说明礼义等社会伦理规范出于某种自然规律。

万物莫不有规矩,欲成方圆,则必有规矩。他提出物气之理这一概念,论证了自然界一切变化都是阴阳之气自然变化的结果,并非天的有意志的活动。

保山市办理云南省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投诉问题情况通报(十四)

此外,陆九渊不讲形而上,这一点似乎不同于朱熹。[16] 因此,他强调对于规律的认识和运用,认为这是指导行动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。《知北游》:万物有成理而不说,圣人者,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,是故圣人无为。道是天地万物的总规律,理是事物的具体规律。

[18] 这些论述,表现了他勇于认识和掌握事物规律以取得事业成功的积极进取精神。在他看来,必然也就是偶然,物各自生,理各自定,事物突然产生,又突然消灭,自生自灭,这就是理。但理可以认识,人的语言可以表达。在道家《庄子》中,大量出现理字,用法虽不尽相同,但大体有两方面意义:一是指天理和万物之理。

在儒家哲学中,理多与礼、义相联系。这同中国哲学史所讨论的主要问题,即天人关系问题有密切联系。

保山市办理云南省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投诉问题情况通报(十四)

理学家很推崇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,认为这个矩就是理,它既是自然规律,又是道德原则,达到这种境界,就达到了对于规律的自觉的认识,同时也就实现了人性的自觉。天地之理,分一岁之变以为四时。

有以理为本体的理学,就有以气为本体的理论进行反对。当然即所以然,所以然也就是当然。但他的理事无碍说,和我们所说的现象和本质不是一回事。朱熹作为理学集大成者,不仅继承了二程思想,而且完成了理学体系。理作为人们对于世界和自身的本质、规律性认识的一个范畴,其产生、发展和演变,与各个不同时期的哲学思潮有密切联系。当然者,应当如此,是伦理学上的道德原则,人性之所固有,故不离人伦日用。

但另一方面,他们把理作为重要范畴进行研究,探讨了许多重要问题,包含着比较丰富而具体的内容。可以说,只有在韩非的哲学中,理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真正被提出来了。

[47] 这个至极自足之理,正是郭象所要追求的。明确提出这一观点,是罗钦顺的又一贡献。

[32] 这里涉及名与实、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。他说:乐也者,和之不可变者也。

但道不可见,理则是道的具体表现,故守理则合于道。[31]《论衡集解·变动篇》,第304页。这虽然是一种抽象论证,但他批判了以理为如有物焉的理学思想,解决了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,把自然和必然、理和欲统一起来,在认识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。但二程虽然严格区分了形而上同形而下的界限,同时却又强调二者的统一性。

他举出方圆、长短、粗细、坚脆、大小、轻重、白黑等等为例,说明对立面的互相斗争是定理,故定理有存亡,有死生,有盛衰,即有对立面及其转化。三 北宋以后,随着理学思潮的出现,理开始成为哲学家们共同讨论的中心问题,变成了最重要的哲学范畴,甚至成为最高范畴。

在这一点上,他和朱熹并无区别。夫缘道理以从事者,无不能成。

这是对荀子思想的一个发展。重要的是,它以空无为宗,以真如佛性为依归,从根本上把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彻底否定了。

他首先指出,理是必然性,不得已者,理之必然者也。未形者有分,且然无间,谓之命。物之理,即客观事物的规律性。道者,万物之所以成也。

王充把理归结为天地阴阳之气的自然过程,但并没有着重讨论这种过程发展的规律性问题。四 逻辑和历史是统一的,理的历史演变,曲折地反映了理论思维的逻辑发展,体现了人类认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般规律。

又说:物无妄然,必由其理。这样,他把理和人们的生活需要,即所谓情欲统一起来了。

这说明理字首先是从生产实践中产生总结的,开始时还不具有哲学范畴的意义。……故归于必然,适完其自然。

顶: 4368踩: 765